产学研合作是高校为了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,实现教育与科技、经济紧密集合的重要途径,也是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大举措。根据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5〕36号)、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7〕95号)与《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(新时代高教40条)》(教高〔2018〕2号)等文件精神,为推动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,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,特制定本实施意见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,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,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突破口,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改革,探索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,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推进以“市场导向、优势互补、开放创新、共享共赢” 为原则的产学研工作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、提升服务社会水平。
二、工作目标
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学校顺应社会发展趋势,更新办学理念,提高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;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,面向地方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设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平台;引进社会优质资源构建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协同创新机制;巩固和深化产学研合作成果,建成一批高质量产学研合作示范项目,鼓励探索包括“技术转让”“合作研究”“项目孵化”“共建联营实体”在内的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。
三、组织管理
1.组织机构。为了保障产学研工作正常有序进行,学校成立“校地合作工作领导小组”,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,成员由各相关职能领导和二级学院院长组成,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委员会办公室,二级学院成立产学研工作小组;顺应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和趋势,探索成立校地共同参与的产学院领导机构,形成校地、校企合作联动机制,提高产学研工作的效率。
2.管理模式。建立产学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建立“学校统一领导、部门分工协作、学院具体落实”的工作机制。产学研工作管理实行学校规划指导,二级学院负责具体工作和任务的落实,各职能部门负责制度保障和绩效评估。
四、工作内容
1.人才培养。顺应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时代要求,在人才培养过程中,树立“产出导向”的培养理念,培养符合地方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;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新模式,引进优质资源,开展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;通过高层次产学研合作,搭建人才培养、就业一体化合作平台。
2.基地建设。通过广泛的社会合作,整合优势教育资源,建设高水平教育实践基地,满足学生教学实习需要;引进知名企业资源,建设高质量创新创业基地,通过项目孵化、创业扶持等形式,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;围绕社会和企业在决策服务、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的关键领域和关键问题开展科研攻关,建设高层次科学研究基地,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
3.合作办学。通过与合作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,明确双方的责任、权利和义务,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联合办学的运作机制。
4.项目合作。深化学校科研体制改革,通过政策引导与绩效考核的方式,鼓励教师围绕当前地方社会发展需要,开展产学研横向项目研究,在文化研究、科技创新、成果转化等方面为社会和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,培养广大师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,提高服务能力水平。
5.深度融合。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,要不断总结经验,加强合作与交流,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途径和新模式,推动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,努力实现富有特色的合作教育、联合办学、科技服务、联营实体等现代产学研合作新模式。
五、工作举措
1.明确主体责任。二级单位是学校产学研合作的主体,承担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实施开展与责任落实任务。“校地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”是“校地合作工作领导小组”的执行机构,负责落实学校产学研合作的组织、协调和管理,为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信息咨询、业务指导、对接联系等方面服务。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学校“校地合作工作领导小组”的规划设计,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工作的激励性政策与目标考核制度,压实责任,激发动能。
2.坚持赋权增效。二级单位作为学校产学研工作的责任主体,调动和提高二级单位参与产学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对我校产学研工作具积极的促进作用。学校为了鼓励二级单位开展产学研工作,规划建立二级单位校地合作的负面清单,明确原则,廓清边界,在此基础上,简政放权,扩大二级单位在科技合作、资源整合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自主权,鼓励创新,提高效率。
3.规范项目管理。科研处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涉及产学研合作的横向项目管理,制定和完善横向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,认真履行项目审核职责,将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成果纳入学校科研管理体系,对项目申报、成果归属、应用推广的方面的权属划分进行认定,积极维护各方正当利益,促进合作共赢。
4.注重实效性与可行性。产学研合作协议是学校与合作单位达成合作共识的契约,为了更好地明确合作指向,合作协议应有实实在在的合作内容,且具有可操作性,避免无实质合作内容的空泛协议。
5.强化推进落实。为了有效推动产学研合作协议落地,合作协议应该明确牵头单位或个人,由其代表学校负责合作协议的推进落实。合作内容涉及多个单位时,产学研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落实。牵头单位对合作协议实行项目化管理,指派专门负责人,全面、全程具体负责落实协议各项内容。协议(项目)负责人要创新工作方法,积极主动推进协议落实。
六、工作保障
1.组织保障。成立“校地合作工作领导小组”,构建产学研工作管理体系,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,明确各二级单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,统筹规划和指导全校产学研工作。
2.制度保障。“校地合作工作领导小组”责成相关职能部门,根据学校产学研工作的总体部署,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,构建长效产学研工作目标考核机制,将产学研工作纳入二级单位的年终工作考核体系;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励机制,提升学校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”的质量;建立产学研项目信息通报与反馈机制,及时掌握和发布合作信息,研究和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,为学校产学研规划和指导提供决策依据。
3.条件保障。学校以“项目引导”方式不断加大对产学研工作的经费投入,鼓励二级学院利用教科研项目申报,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;进一步扩大二级学院产学研合作政策扶持,鼓励二级学院和校内研究机构在学校政策框架内,盘活资源,拓展合作范围和合作空间;各职能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,及时为产学研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。